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提速降费力度逐年加码,政策成效明显。根据三大运营商财报以及工信部公开数据,2014至2017的四年中,三大运营商流量资费均价分别为134.7元/GB、78.1元/GB、47.88元/GB、26元/GB,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近三年的降幅平均在40%的水平。
随着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不限量套餐,资费价格战愈演愈烈。截至2018年7月底,国内流量资费降幅已经超过50%,远高于国家提出的降费30%目标,与欧洲28国和新加坡的年均20%温和下降,以及韩国连续三年资费不下降,我国的电信资费降幅当仁不让地居全球前列。
在资费绝对值上,我国也是优于上述国家。由于运营商套餐的设计都是遵循“量大从优”的原则,结合我国当前移动用户月均DOU(数据使用量)5GB的因素,我们重点比对了各国数据流量在10GB套餐,或是不限量套餐的限速门限为10GB左右的套餐。
对比发现,我国三大运营商资费在6.8~8元/GB之间,而表1中资费低的英国和意大利均高于9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月均5GB的流量消费,已然无法满足20%的重度手机用户。我国三家运营商也相继推出了更高限额的不限量套餐。国际通用套餐设定是流量达到一定限额后会限速,也有个别国家如芬兰、美国,套餐是按照不同速率、不同内容进行分档。
以我国不限量套餐中,限速门限40GB为例,资费水平在199元/月左右。对比英国、意大利(大致价格在人民币220 元/月)要便宜近10%以上。芬兰、美国等国运营商推出的按速率计费(不限流量)和按内容计费等不同的套餐设定,费率在人民币220~500元 /月之间,虽资费水平显著高于我国,但用户的使用体验非常好。
而法国SFR针对重度用户推出了20欧元不限量限速门限50GB的套餐,折合人民币仅150元/月, 约合3元/GB,这是针对细分的高流量需求消费人群进行的商业模式设计。对比看,法国SFR似乎要比我国运营商在商业创新上更激进,对用户较多的实惠。事实上,这是针对极少数细分人群的套餐,并没有普适性。
评价国家之间通信资费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参照覆盖80%用户的资费水平,而不应该是某一个面向特殊人群的特别套餐,法国SFR的该150元/月套餐仅适用细分人群。因此,服务于80%消费者的10GB档套餐,更能体现我国资费水平,平均单价7元/GB的良心价格,彰显了我国极低的资费水平。
影响消费体验的核心因素:不仅是低资费,还有网络覆盖和下载速率。移动互联网时代老百姓对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不仅包含单比特资费情况,上网的体验更加关键。影响上网体验的核心因素有三,是移动网络覆盖情况,决定了能否随时随地有4G上;第二是上下行带宽,直观感受是下载速率,决定打开高质量视频和图片的速度;第三是低时延,决定了各种APP使用是否有卡顿。
我国的4G网络覆盖广泛, 4G基站总数截至2018年Q1超过336.9万物理站,超过全球所有4G基站总数的50%,实现了所有城区、主要道路、旅游景点及大部分重点区域的覆盖。
如果以每百万人口对应LTE基站数来衡量各国运营商在覆盖上的投入情况,我国远高于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多数运营商。其中,移动以683位居第四,仅落后于芬兰Elisa、美国Verizon、韩国SKT。
在4G下载速率上,根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了第20期《宽带速率状况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显示,截止至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0.22Mbps,同比2017年第二季度提升50.2%,相比部分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但相比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家,4G网速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网络覆盖程度方面,4G名列全球前茅。要知道,很多国家空有较高的4G下载速度,但没有很好的覆盖,仅在城市地区能体验到高速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