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中铁建工二公司承建的2025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国际局通信区域1号机房顺利封顶。至此,该项目三栋单体全部实现封顶,标志着总投资近4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45万平方米的中 国联通青岛国际局通信枢纽楼工程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为北方国际通信网络布局再添关键支点。2024年7月10日,国家在原有9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基础上,新批复新增6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青岛凭借海底光缆等先天基础优势成功入选,成为30年来国家首次设立、北方唯.一新增的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这一布局不仅夯实了青岛的通信战略地位,更肩负着重塑北方地区国际通信格局的重要使命。作为项目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迅速组建精锐团队,实现人材机快速集结、跑步进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依托该出入口局资质,青岛将加速推进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试点;未来枢纽楼启用后,青岛至韩、日、美等国家的国际通信无需经北上广中转,时延可降低10毫秒左右,将构建起更高效、更畅通的跨境信息传输通道,为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筑牢网络底座。
勠力攻坚,匠心精铸破解高荷载等施工难题
受项目特殊定位及既有施工条件限制,该工程对施工工艺水平及资源调配提出极高要求。据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 国联通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技术部长袁廷威介绍:复杂地质与既有管线保护以及高荷载施工用房是项目的两大特点也是两大难点。
在地质条件方面,项目地处原回填土区域,地质结构复杂。项目部创新采用 “全护筒施工 + 自平衡检测” 方法,倒排工期并细化各阶段任务,明确人力、机械等资源投入计划,仅用65天就完成197根灌注桩施工,扎实筑牢地基,该工法还成功获评2025年度青岛市房屋建筑工法。
针对地下多条无法迁移的国.家.级关键设施——国际海缆,项目部组建专项攻坚团队,施工前创新采用“钢板桩支护 + 混凝土上盖”专项保护工艺,在实现既有线缆零损伤保护的同时,大幅缩短了作业周期。
此外,项目对结构承载力要求极高:单位面积承载力达普通住宅项目的5-10倍,zui高达2吨/平方米;楼栋zui高23.9米,结构构件尺寸大,含钢量高达163千克/平方米。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部全面统筹人材机资源,实行高密度作业模式,仅盘扣用量就达3000吨,zui高月用工量达4500工日,确保结构安全与施工进度双达标。
科学统筹,高效执行交出高效履约答卷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确保各个工序之间能够高效衔接,实现“支护、主体施工、防护作业”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工序穿插,通过精细化管理,显著加快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速度,确保项目能够按时甚至提前完成。
值得注意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全方位利用BIM模型进行土建、机电、装饰装修等多个专业碰撞检查,对存在冲突部位及时反馈设计进行调整;针对重要的施工工艺,进行BIM可视化交底,提高现场施工质量及效率。
据袁廷威介绍,接下来工程将全面进入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施工阶段,还将面临机电安装工程复杂等问题,项目部全体员工将科学统筹、精细管理,确保项目高效履约,高品质投用,为强化青岛市“东北亚-美洲”国家数据枢纽地位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