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6、99999、23456……看上去简单地数字,一旦融入手机尾号,就会大大提升在人们心目中的“身价”。因此,在选购手机号码时,这些“靓号”往往被赋予其他附加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的“靓号潜规则”。
案例一:靓号保底套餐
今年3月,陈先生好友徐先生将去往外地工作,就想将自己使用的尾号为“23456”的手机靓号无偿转让给陈先生。陈先生一听,非常开心,就与徐先生一起到市区某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了手机卡过户手续。
按照合同约定,手机号过户后,套餐不变,每月保底消费98元。但使用两个月后,陈先生发现,这么多话费自己根本用不完,就去营业厅更改一下套餐,却遭到了拒绝。
“他们说这个套餐不能更改,如果要用这个号码,每月就必须保底消费98 元,我觉得这就是霸王条款,为啥不能更改。”陈先生一怒之下,将该运营商告上了环翠区人民法院,要求更改保底消费数额。
但陈先生在过户时签署了正规合同,表明当时他同意合同内容中有关保底消费的内容,在使用了两个月后,才再要求更改套餐。所以法官驳回了陈先生更改手机套餐的诉讼请求。
17075466666 17077366666 17181266666 17060316666
17055596666 17189706666 17094616666 17180176666
17099476666 18766666666 18366666666 17057766662
吉祥转运手机号码 联系电话:15637798279 微信:jhb787
案例二:靓号被营业厅转卖
与陈先生情况类似,市民周先生也经历了一件手机靓号引发的奇葩事。 去年8月,周先生在某运营商的营业厅,花费18000元购买了“5555”“6666”“8888”“9999”四个手机靓号,用于平常的生意业务往来。
谁知,今年在4 月份,周先生却惊奇发现,自己的四个手机靓号竟被转手卖给了他人。“我花大价钱买的靓号,运营商怎么还能被转卖给他人呢?再说,这些靓号已经被我客户所熟知,是其他号码不能替代的。”郁闷之下,周先生告到了法院,要求继续享有这些“靓号”的使用权。
但因为这些号码已经被第三人善意取得,周先生的主张无法实现,即使判决他胜诉,他也面临着诉讼请求无法执行的状况。所以法院并未支持周先生的诉讼请求,但劝解他可以针对此事,主张该运营商赔付他相关的经济损失。
15777767777 17089377777 17060317777 17189707777
18989777777 17056477777 17058807777 17030247777
17056577777 18237777777 15777747777 17737777777
吉祥转运手机号码 联系电话:15637798279 微信:jhb787
吉号吧小编说:
在这个靓号“至尊”的时代,谁看靓号谁红眼,各位铺主和顾客在进行靓号交易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合同的内容,及时关注自己的靓号动态,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