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山水之间,数字脉动正强劲地呼应着百姓心声。从打通宽带“zui后一米”到反诈“秒级响应”,从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到为劳动者点亮“服务微光”,浙江移动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融入技术攻坚与温情服务,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生活。
夯实数字基建,让幸福信号满格
数字基础设施是美好生活的坚实支撑。浙江移动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舟山,90%以上住人岛屿实现海缆接入,海岛居民畅享数字生活;在遂昌茶山,茶农通过“和家亲”APP,农忙时也能随时查看家中情况。
今年4月,浙江移动长兴雉城网格员在走访时发现,长兴云宇财富城因管线老化,十余年来一直被不足100M的低速宽带困扰。浙江移动装维团队创新采用“空中桥架+地面穿管”双路径施工法,克服老旧小区管线交错、施工空间狭窄等难题。经过60余天作业,让408户居民网速跃升至500M以上。“孩子上网课再也不卡了!”业主委员会汤主任感慨。
数字技术也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杭州上城区引入浙江移动打造的“一呼百应”可视化调度平台,集公网对讲、可视化调度、应急指挥于一体。上城区紫阳街道的楼道长、社区代表、退休老党员们通过该平台,今年以来已收集解决居民诉求320条,化解矛盾纠纷465起,辖区相关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2.5%。
温情跨越“鸿沟”,银发族乐享“数智生活”
近年来,浙江移动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在数字时代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湖州吴兴红旗路营业厅的“银龄手机大讲堂”内,78岁的王阿婆紧握店长沈敏霞的手:“这张小贴士比儿女讲得还清楚!”面对老人手机死机的焦急,沈敏霞不仅专业修复,更贴心地打印了图文并茂的《银龄常用功能指南》。“银龄手机大讲堂”不仅教手机操作,也提供“一对一”故障排查、电池保养等贴心服务。截至目前,已有2300余名老人在这里学会“玩转”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
看电视这一寻常娱乐,对许多老人来说也是挑战。传统遥控器按键小、功能键多,复杂的操作流程让老人们望而却步。嘉善姚庄养老院用上了“暖心遥控器”:按键尺寸放大50%,以醒目荧光绿标注,并精简了功能,增加语音控制,老人只需“说句话”就能轻松换台。目前,这项服务已覆盖嘉善六个镇街,惠及3029户家庭。
在丽水,浙江移动丽水分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绘就山区养老幸福图景。线下,25家营业厅设立了适老化无障碍设施,60余家营业厅设有爱心座椅、爱心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专属服务。线上,联合莲都区民政局搭建“丽水居养96345综合服务平台”,集成远程问诊、健康监测、家政预约等功能,为老人提供“菜单式”多元养老服务。
筑牢安全屏障,守护群众“钱袋子”
浙江移动以科技利刃对准电信诈骗,织密安全防护网。
在湖州,浙江移动湖州分公司创新研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号码涉诈风险评估新工具,结合IPA数字员工,使预警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20倍,协助公安精准锁定上百个诈骗号码。在丽水,浙江移动丽水分公司联合公安创新“开卡码”管控机制,运用大数据构建客户入网风险“红、黄、绿”码规则,精准识别客户入网涉诈风险。
宁波考生家长周女士曾接到“招生办李主任”电话,对方精准掌握孩子信息,以“内部补录”为由索要5万元。就在转账关头,一条来自10086的防诈提示短信弹出,及时拦截被骗风险。这“秒级响应”的背后,是浙江移动依托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测等技术,对高频高危通话进行毫秒级识别与拦截,构筑起守护市民“钱袋子”的坚实屏障。
打造智能驿站,24小时点亮“服务微光”
浙江移动设立“移动之家”服务站,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问题。
在绍兴古城胜利路与新建路交汇处,“移动之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的灯光温暖长明。深夜,外卖骑手扫码入内为手机充电;凌晨,环卫工人走进驿站加热早餐。为填补夜间服务空白,浙江移动绍兴分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将空置店面改造为智能驿站,构建“扫码门禁+云端监控+AI客服”无人值守系统。劳动者通过APP扫码进出,管理人员远程监控,异常情况即时预警。2025年以来,该驿站夜间服务超500人次。